廉政动态

海原:坚决铲除“靠企吃企”腐败问题滋生土壤

稿件来源:宁夏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3-07-14 07:34:41
分享至:

  自全区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海原县聚焦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监督整改,摸清“靠”与“吃”的套路,筑牢“不敢靠、不敢吃”的防腐墙,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坚持多方发力,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全区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安排部署后,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向县委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并召开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制定《海原县开展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项治理部署和推进会议,传达区市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专项治理工作,解读说明实施方案及自查自纠工作。县财政、发改、住建等国有企业主管监管部门把专项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展开专项工作,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及信箱、指导各国有企业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方式,进一步压实专项治理主体责任。制作符合海原实际的《一图读懂:海原县开展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怎么办》图解,通过“清廉海原”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治理氛围。

  坚持全面自查,摸清“靠”与“吃”的套路。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各县属国有企业紧密结合本领域实际,对照方案中1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围绕工程建设、投资并购、招标投标、项目审批、选人用人等方面扎实开展自查自纠,针对问题不遮掩、不回避,共“晒出”企业职能发挥不明显、维持现状“守摊子”、内控制度缺失、审批流程和议事规则不规范等20份自查报告4类178个问题,涉及资金16404.681万元。将县属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或无主营业务企业纳入自查范围,坚持摸清底数,全面真实清晰掌握国有“僵尸企业”或无主营业务企业情况,要求在摸清底数后,合规合法进行清算注销及股权划转。指导各县属国有企业穿透本领域政治责任、穿透制度规则、穿透业务链条、穿透问题本质、穿透责任盲区,主动发现深层次问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形成个性化专项整理的工作格局。

  坚持监督整改,筑牢“不敢靠、不敢吃”的防腐墙。督促各县属国有企业对照自查问题,制定详实有力的整改措施,坚持立行立改、边查边改,将问题整改贯穿专项治理始终,持之以恒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整改不漏项、不打折、不落空。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督促县财政局及时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印发了《海原县属国企业资产清算和股权划转方案》,将7家“空壳”企业纳入清算注销及股权划转范围,逐步开展清理债权债务,资产清算和股权划转。强化纪律警示教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发《海原县2023年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监督工作的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拓宽信访渠道、做实访企问效、深化专项治理、规范政商关系,切实扛起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组织5家在营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及会计18人到中卫市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引导企业家构建以‘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内核的企业文化。强化督查检查,抽调人员成立检查组,对5家在营企业专项治理安排部署及自查自纠情况督导检查,要求发现问题的企业建立问题台账,分类梳理归纳、逐个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要求未发现问题的企业,再次进行深度自查,重新上报自查报告。全面起底和梳理2016年以来县属国有企业及相关人员问题线索进行复盘,零容忍查处问题线,对新受理问题线索精准分析研判,优先处置、优先办理,确保问题查准查实。(海原县纪委监委 马晓花)

>>><<<

海原:坚决铲除“靠企吃企”腐败问题滋生土壤

2023-07-14

  自全区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海原县聚焦目标任务,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监督整改,摸清“靠”与“吃”的套路,筑牢“不敢靠、不敢吃”的防腐墙,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坚持多方发力,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全区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安排部署后,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向县委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并召开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制定《海原县开展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项治理部署和推进会议,传达区市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专项治理工作,解读说明实施方案及自查自纠工作。县财政、发改、住建等国有企业主管监管部门把专项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展开专项工作,通过公开举报电话及信箱、指导各国有企业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方式,进一步压实专项治理主体责任。制作符合海原实际的《一图读懂:海原县开展国有企业“靠企吃企”专项治理工作怎么办》图解,通过“清廉海原”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治理氛围。

  坚持全面自查,摸清“靠”与“吃”的套路。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各县属国有企业紧密结合本领域实际,对照方案中1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围绕工程建设、投资并购、招标投标、项目审批、选人用人等方面扎实开展自查自纠,针对问题不遮掩、不回避,共“晒出”企业职能发挥不明显、维持现状“守摊子”、内控制度缺失、审批流程和议事规则不规范等20份自查报告4类178个问题,涉及资金16404.681万元。将县属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或无主营业务企业纳入自查范围,坚持摸清底数,全面真实清晰掌握国有“僵尸企业”或无主营业务企业情况,要求在摸清底数后,合规合法进行清算注销及股权划转。指导各县属国有企业穿透本领域政治责任、穿透制度规则、穿透业务链条、穿透问题本质、穿透责任盲区,主动发现深层次问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形成个性化专项整理的工作格局。

  坚持监督整改,筑牢“不敢靠、不敢吃”的防腐墙。督促各县属国有企业对照自查问题,制定详实有力的整改措施,坚持立行立改、边查边改,将问题整改贯穿专项治理始终,持之以恒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整改不漏项、不打折、不落空。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督促县财政局及时提请县委、县政府研究印发了《海原县属国企业资产清算和股权划转方案》,将7家“空壳”企业纳入清算注销及股权划转范围,逐步开展清理债权债务,资产清算和股权划转。强化纪律警示教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发《海原县2023年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监督工作的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拓宽信访渠道、做实访企问效、深化专项治理、规范政商关系,切实扛起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组织5家在营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及会计18人到中卫市全面从严治党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引导企业家构建以‘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内核的企业文化。强化督查检查,抽调人员成立检查组,对5家在营企业专项治理安排部署及自查自纠情况督导检查,要求发现问题的企业建立问题台账,分类梳理归纳、逐个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要求未发现问题的企业,再次进行深度自查,重新上报自查报告。全面起底和梳理2016年以来县属国有企业及相关人员问题线索进行复盘,零容忍查处问题线,对新受理问题线索精准分析研判,优先处置、优先办理,确保问题查准查实。(海原县纪委监委 马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