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严字当头不容苟且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3-29 09:50:51
分享至:

  ●铭刻于心,固化于身 

  ●严以执纪,严以督查

  ●久久为功,坚持不懈

  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纪律约束、严肃问责……如今,严字当头,严实成常态,已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共行。但也有一些人处于被动状态,有的苟且因循,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是“时时上心”,却幻想一阵风过去;有的怠惰因循,懈怠、懒惰、拖延,跟着走,却不是真心坚持,而是比葫芦画瓢;有的阳奉阴违,明里唯唯诺诺,暗里却依然故我。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严字成了“温吞水”,担当成了装模作样,此类心态和作风影响全面从严治党的落实,必须及时克服。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掷地有声,令人警醒;“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终身问责”,《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字字铿锵,句句如铁。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尤需担当,容不得半点苟且。

  不苟且,要铭刻于心,固化于身。严实之行,不仅是作风表现,更是信仰体现;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价值追求。固化于身,举手投足,唯严实相随;说话办事,唯严实是举;人前人后,唯严实不变。古人云:“心之官则思”,思透党员干部追求的人生价值,弄懂党员干部遵循的宗旨信仰,就会认识到,践行严实不是碍手碍脚的束缚,而是创业干事的可靠保障;不是禁锢自己的桎梏,而是堂正畅行的金光大道。

  认识深化于心,就会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遵纪不是让人看的,而是自觉和必须;严实不是“听喝”,而是主动和追求;从严治党不是“跟形势”,而是立正和看齐。剔除势利心态,摒弃侥幸心理,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说到做到,就会有勇气和担当。

  不苟且,要严以执纪,严以督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是一个永恒课题,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天下事,作于细,成于严。践行严实须得事事坚持,处处做好,使每个岗位都职责分工清晰,每项工作都程序目标清晰,每项奖惩都认定执行清晰,不留漏洞,也就无缝可钻。

  然而,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认识水平有高低,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地督促、检查、提醒、问责,以纠正误偏,保证实施。有人弯子难转,就要挥鞭驱驰,促其入正道;有人偷懒耍滑,就要反复重来,让其吃堑长智;有人顶风违反,就要查处问责,以儆效尤。如此“保持高度警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寸步不让,一抓到底”,形成良好习惯,严实就如影随形。

  不苟且,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践行“严实”没有终点,只有终身。一时明白严格的道理并不难,难的是一世做到知行合一,真正把严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张弛之想,思想一懈,行动一趄,必须一股劲地抓下去。也不应有麻烦心理,思想一滞,行动一止,必须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更不应有变通之念,一念之差,悔恨终生,必须坚守不走样。如此守身如玉,坚忍不拔,就会做到优秀。

  古人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党员干部要谋国家大势,谋人民大利,除此之外,无利可图,无媚可献,无势能迫。做人诚实无欺,做事求真务实,正义在手,宗旨在胸,不诱于誉,不恐于诽,不以辱没动其火,不以高下易其心,“不妄没于势利,不诱惑于事态,心有长城,能挡狂澜万丈。”(王晓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