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隔靴搔痒”到底不如“切肤之痛”
信者,所以立世也。
自古以来,人们把诚信看成是做人立世的根本。无论是“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成语,抑或“唯诚待人,人自怀服”的观念,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的道理。
如今,很多人对诚信这种美好品德的认知与肯定,却早已不同往日,社会上映射信用滑坡的诸多现象都让人心惊:生活中,假冒伪劣、投机取巧时有发生;学术界,抄袭造假一时成风;政治上,一些官员大搞“面子”工程,说假话、报假情……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度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这是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但又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信用缺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软肋”。
更为可恨的是,除了那些隐藏式的失信行为,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觍着脸甘当“老赖”!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清欠公示报道见诸报端,但实际惩戒效果却并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恐怕还在于此类惩戒措施对于失信者而言无疑“隔靴搔痒”,造不成什么“切肤之痛”,所以效果并不显著。
好在,一张针对“老赖”的天罗地网随着失信惩戒新政的出台正越织越密。据报道,日前,银川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建设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目的就在于以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措施的加大,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
按照《意见》,以后各式“老赖”不仅在入党、录用公务员、担任国企高管,参与一些特定商业活动等方面,将受到限制,就连坐火车飞机、住宾馆、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等,也将受到不小的影响。
这也就意味着,违法背信行为不仅会在当下受到严厉制裁,更会在个人信用上留下难以去除的污点,对个人的就业、升学、贷款等重要事项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这等同于在那些曾经“有恃无恐”的“老赖”头顶,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你不是不愿践诺、不讲诚信吗,好,那就让你付出应有的代价,干啥都不顺畅!
这才算切中了“七寸”!
事实上,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信用经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诚信体系建设上的实践早已证明,建设强大的失信惩戒机制,对任何挑战社会底线的失信行为加以惩戒,处处设限,戳到痛点,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老赖”的失信之路,改变过去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的不正常现象,才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和“破窗效应”的出现,还司法以公信和权威,还社会以公平和正义。
当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让各项措施扎扎实实落实到位,仅仅靠某一个部门来实行并不现实,必须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联合起来,补齐短板、形成合力,同时依靠法治的保驾护航,依靠制度的大力培育,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诚信者一路畅通,才能使“诚信者,国之宝也,民之凭也,天下之结也”成为广泛共识,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贺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