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廉洁齐家好故事

梁彦光:风清气正 闻于天下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发布时间: 2016-07-12 15:03:36
分享至:

  梁彦光(535-594年),字修芝,北周大臣,安定郡乌氏(今宁夏固原市境内)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在中国古代,固原地区的著名人物被载入国家正史史册的不少,但被国史收入“循吏”加以表彰的唯有梁彦光一人,且被《北史》和《隋史》入录。

  其实,梁彦光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过重大挫折,但是梁彦光能够及时反思自身,克己奉公、勤政为民,历经沉浮,留下一段佳话。《资治通鉴·陈纪九》记载了其“两治相州”等故事,从中可见一斑。

  隋朝建立后,梁彦光就任朝岐州(今陕西省凤翔县境内)刺史,兼领宫监,再增邑五百户。梁彦光治理期间,因惠政多,官声好,“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

  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杨坚到岐州巡视,对州政非常满意,后改授梁彦光相州(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刺史。当梁彦光赴任相州以后,按治理岐州的老办法施政。但是,相州不同于岐州,“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结果,梁彦光为政失败,州人“作歌”贬讽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戴帽饧”(意为软弱无能),梁彦光的声誉一落千丈,并被革除官职。

  一年之后,朝廷重新起用梁彦光。请求再任相州刺史,第二次赴任相州,地方豪强和恶势力之流“莫不嗤笑”。而此番的梁彦光,一改从前治理岐州所用的“以静镇之”的老办法,而是“改弦易调”,从“变其风俗”入手进行治理。

  梁彦光上任伊始,就大刀阔斧,“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经一番整顿,相州的风气好了很多。

  可是梁彦光没有满足,他开始考虑,为什么相州这样的小地方恶势力会如此猖獗?原来,自从北齐灭亡后,相州的一些士族、有身份的读书人,都纷纷迁往关中。而那些靠技巧谋生的骗子、流氓等,反而都迁到了相州城郊。梁彦光认为要改革弊风,就要从根本上做起,加强地方教育,提高百姓素质。

  于是,梁彦光用自己的俸禄,招募山东地区的儒者,到相州的各县、乡办起了学校。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他都把学生召集起来,亲自考核,以促学习。凡是学习努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就在堂上宴请他们,其余的人则坐在廊下。每当有人获得成就时,梁彦光就把他们推荐给朝廷,在郊外设宴会送行。于是人人勤奋,个个自勉,相州的风俗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梁彦光处于谷底时不自馁、不颓废,积极作为、逆势奋进,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又重新获得了老百姓的拥戴,难能可贵,树立了一个官员“能上能下”的历史样本,这在数千年的封建官僚群体中实属罕见。

  此外,梁彦光孝敬父母,严格教子的好家风的故事也流传千古。

  梁彦光17岁步入仕途,在西魏朝短暂担任过秘书郎职务。进入北周朝以后,他不断迁升,至舍人上士。周武帝宇文邕执政时,他担任小驭下大夫。此时,因“丁母忧”(母逝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的制度)回到家中。

  守孝期间,他“毁瘠过礼”,身心受到极大的损伤,人们都对他格外尊敬与同情,就连皇帝见到他憔悴的脸,也“嗟叹久之,颇蒙慰谕”,他也被官民夸奖为“大孝子”。

  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梁彦光卒于任所,享年60岁。隋文帝为褒奖这位有作为的好官,追赠他为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其爵位由长子梁文谦继承。

  梁彦光有二子:长子梁文谦,次子梁文讓。梁文谦“弘雅有父风”。他以“上柱国嫡子”的身份,在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出任上州(今湖北省郧西县境内)刺史。梁文讓,“初封阳县公”,后升任鹰杨郎将。在杨玄感反叛时,梁文讓参加平叛,战死在东都阵前,皇帝追赠他为通议大夫。

  史评家们通过对梁彦光“内怀直道,至诚待物,故得所居而化,所去见思”的政绩与人品进行总结,让后人得到启发:“善为水者,引之使平,善化人者,抚之使静。水平则损于堤防,人静则不犯于宪章。”(作者:宁夏社科院编审 吴晓红)

>>><<<